第3节(1 / 2)

三万行情书 荔箫 2032 字 27天前

.

新代笔们的工作从周一正式开始。宋墨的助理张冰在微信上通知他们找各自的组长领大纲和前文,谢青打开张冰推送来的微信名片一看,女频组组长是陶然。

她给陶然发微信,措辞很客气:您好,张姐让我找您要样稿和大纲。

陶然回得简短:来我房间。

工作室的大办公室是给编辑和运营用的,代笔们都在各自的房间码字。房间里电脑和机械键盘齐全,独立空间也更加安静,适合创作。

谢青去敲陶然的门,门很快打开,她说:“我是谢青,刚才在微信联系您的那个。”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的前百红包已戳,本章依旧前100条评送红包~

明天晚上见!

第3章

陶然看看她,没说话,递了个眼神示意她稍候,就自己折回了屋里。

很快她又会到门口,把文件夹递给谢青。

“保密协议签过了吧?”陶然问。

“签合同的时候一起签过了。”

陶然点点头:“最前面是人设和大纲,中间是原作者的样稿,最后两页是未来十章的章纲。十章以后自己章纲自己照着大纲列,总字数要求在大纲上有,有问题随时沟通。”

谢青:“行,谢谢。什么时候交稿?”

陶然:“每周五交当周的稿子。”

两个人毫无废话地沟通完基本信息,谢青就回屋码字去了。电脑、电脑桌都是工作室配好的,还很贴心地准备了一把cherry机械键盘。谢青知道很多网络作者都离不开机械键盘,什么轴好用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她倒没太多这方面的追求,她习惯手写。

电脑的配置不算太高,谢青一边等它开机一边先草草扫了遍大纲。在注意到大纲下方标注的总字数要求是“300w字”时,她无声地啧了声嘴。

这么点内容写这么长,得写得多水啊……

电脑在这时完成了开机。谢青习惯性地先登上了qq,刚登录就收到一个邮件提示。她点开看了眼,是陶然发来的,里面只有一个文档附件。

谢青点开预览上下划了一遍,见内容和纸质版一样,就把页面关了。

她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细细琢磨大纲。虽然只是给别人代笔,从网络文学的现状看,花千字15找代笔的作者本身水平应该也很有限,但她还是想对得起笔下的文字。

理清主线支线的大致脉络和节奏,谢青开始动笔。一页400字的作文纸是她昨天去小区便利店买东西时顺手买的,价格比外面的小卖店略贵,但纸质顺滑,写起来很流畅。

谢青享受这种手写的感觉,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整个世界。

五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虽然大多数时间大家都各自闷在自己屋里写东西,五天下来也足以大家互相认识了。

工作室里“包吃住”的代笔一共12个人,七男五女,基本住满了这幢面积不小的别墅。

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线上工作的,邹小盈说有三四十个之多,但线上这些流动比较大,具体人数她也说不准。

男频女频各有一个组长,都住在这里。女频组长是陶然,男频组长是在谢青来报到时一眼认出她的那个,丁一帆。

交稿必须交电子稿。

谢青手写稿子的速度是每小时大约一千字,算上整理细纲、卡文和删删改改所用的时间,一天能写出五千多字。

她算了算,这样写四天是两万多,拆成七章,刚好能满足一个网络作者日更3000一星期的量。

她便把录入电子版的工作都放在了周五,从早上九点开始就在敲键盘,中午休息一下,下午一两点敲完,正好可以最后再顺一遍稿子。

完成之后她把稿子用邮件给陶然发了过去,瘫到床上歇了一会儿,突然觉得还挺累。

她以前其实并不算个网络作者,《青珠录》最初是在杂志上连载的,后来被绮文传媒看中就出了书。

杂志和出版作者都没有网络作者这种更新量压力,大可以在状态好时一口气写两万,状态不好就躺它一星期。对于拖延症严重的出版作者来说,deadline前一个月再开始奋笔疾书也不是不行……

网络作者的日更压力,她从来没体会过。先前她还觉得一天写四五千字没什么,现在自己这样写了才发现“一天写四五千字”和“每天写四五千字”完全不是一回事。

怨不得网络作者十个里有八个都脱发,年纪轻轻就用上了霸王!

五点半,谢青下楼吃饭。

工作室用的这幢别墅是小区里一个完整的联排,原本是三套。宋墨属于知道自己攒不住钱的那种人,当时一朝成名财大气粗,就索性贷了点款,把手里的大笔进账都砸进去买了这三套房,改了内部结构,成了一整套大的。三楼自己居住,一楼二楼都给工作室用。

所以在工作室的一楼有很大的厨房和餐厅,宋墨雇了专人做饭,代笔们的一日三餐都可以直接在工作室里吃。

大家来吃饭的时间都差不多,主要是菜量有限,来晚了可能就不剩什么了。

谢青和邹小盈坐在一起,她正要伸筷子尝尝邹小盈盛来的那道酸菜鱼,看到刚走进餐厅来的陶然目光扫了一圈,径直往这边走了过来。

两个人平常不怎么打交道,谢青觉得应该是工作上的事,就看向了她。

陶然在还有两米远的地方停住脚:“你的稿子怎么回事?”

谢青:“?”

陶然皱眉:“总共两万三千字,你逗我呢?”

语气不善,大家都看向了这边。

谢青茫然:“两万三……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