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鲤石书舍(1 / 2)

韩四当官 卓牧闲 2367 字 27天前

阳春三月,山花遍野,杨柳依依,江水潺潺,正是出城踏青的好时节。

一条船挤了半天总算靠到了磁器口码头,大汗淋漓的船家刚搭好跳板,一位老者就在一个家人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上岸。

在码头边恭候已久的孙老爷微笑着拱手相迎,等脚夫把船上的箩兜背上岸,两位老者才谈笑风生地拾阶而上。

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

磁器口孙家里不但先后出了三位举人,孙家的家塾还出了两位外姓的翰林老爷,连镇上的街坊邻居都引以为豪。

见孙老爷家来客了,一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行礼,生怕贵客觉得磁器口的人不懂礼数。

看着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看着那些追逐打闹的娃,再看看周围那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吊脚楼,段大章感慨万千,禁不住叹道:“一转眼已经二十多年,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孙举人当年没进京会试,也从来没做过官,这几十年一直在家教书,不但为人开朗而且喜欢开玩笑,忍不住笑骂道:“某人去年就回乡了,直到今日才来,还好意思跟我提啥子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能跟你这老顽童比吗,我那是身不由己。”

“腿长在你身上,你想去哪儿谁还能拦住你,谁又敢拦你?”

“这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段大章跟着他走进离牌坊不远的一条不显眼的深巷子,抚摸着山墙上长满青苔的青砖,无奈地苦笑道:“你以为曹澍钟和杜兴远他们三天两头往我家跑,真是找我叙同年之谊,真是找我吟诗作对的?”

“那他们找你做什么?”孙举人好奇地问。

“他们是去瞧瞧我在做啥子,好向朝廷禀报我段大章是真病还是假病,在老家究竟安不安生。”

“不会吧。”

“咋就不会,不说这些了,老五呢,老五回来了没有?”

“早回来了,说啥子你难得回来一趟,得赶紧给你准备份礼物。”

“我要是啥子礼物?”段大章忍不住笑问道。

“进去就晓得了。”

正说着,前面的宅院里传来了琅琅书声。

段大章情不自禁地推门走了进去,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些正在用功的孩童竟失神了。孙举人微笑着推推他胳膊,带着他穿过一个雕花门,来到一个青砖黛瓦,风韵宛然的方天井。

天井里有一个小拜月台,月台上搁着一铜壶和几个茶碗,边上放着三把竹躺椅,段大章回头看看紧随而至的另一位头发花白的儒生,笑问道:“老五,听大哥说你要给我准备礼物?”

孙五爷从站在雕花门外的晚辈手里接过一张纸质已泛白的大字,迎上来笑道:“瞧瞧,这份礼物咋样,我翻了半天才翻到的!”

孙举人凑过来看了看,忍俊不禁地说:“歪歪扭扭,究竟写得是啥?”

段大章反应过来,指着孙五爷笑道:“老五,这一看就晓得是黄永洸的字迹,你一定是搞错了!”

“错不了,这就是你当年刚来我家时写的。”

孙五爷小心翼翼地将大字叠好,塞进袖子里得意地说:“本打算物归原主,当作礼物送给你的。现在想想还是留下的好,我得把这幅字带给东川书院的那些娃瞧瞧,告诉那些娃段大人当年的字写得还没他们好呢,让他们晓得举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那些打算自暴自弃的娃不要气馁。”

“你这是打算毁我清誉,坏我名声!”

“都这么大年纪了,要是啥子名声,来来来,先用茶。”

“茶待会儿再喝,你先把字给我。”

“你不是说不是你写的吗?”

“先拿来,让我仔细瞧瞧。”

……

外面那琅琅的书声,天井里四溢的茶香,面对着昔日的同窗玩伴,岁月带不走的是鲤石学舍绵延不绝的人间烟火和旧时的记忆,无论是茶还是壶,都是老味道。

时隔几十年故地重游,段大章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在孙举人和孙五爷的力劝下一连作了三首诗,留下了三幅墨宝。

作完诗,写好字,开始吃酒,边吃边叙旧。

聊了一会儿仍在京城做御史的黄钟音,同样是举人出身并且在城里东川书院执教的孙五爷好奇地问:“倬云,听人说段吉庆的乘龙快婿韩秀峰跟你关系不一般,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的确有些关系,但一定没外头传得那么夸张。”段大章放下酒杯,笑看着他问:“老五,你和大哥是大隐隐于市,平日里跟闲云野鹤般自在,怎会问起这些。”

“我倒是不想问,可前段时间书院的那些娃几乎全被崔焕章和杨吏清蛊惑去商办啥子团练。不好好用功,净搞这些歪门邪道,你说我能不急?”

“听说龚瑛也没闲着,也在跟着掺和。”孙举人忍不住笑道。

龚瑛是道光二十年进士,金榜题名之后没馆选上翰林院庶吉士,觉得分发去六部学习行走没啥前途干脆回乡了。前些年跟顾忠政走得很近,又是倡修县志,又是倡修府志,京城的重庆会馆翻修缺银子,龚瑛当年也帮着筹过款出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