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2)

渡长安 社那 2967 字 27天前

这报晓鼓要敲上好几波,而坊内卖烧饼的铺子早已经开了门,隔着院墙都能闻到那股香气。引商狠狠吸了一下鼻子,艰难的将口水咽回去,这才翻看起钱袋,数了数昨晚得来的报酬。

娘亲的药又快吃没了,她得留出一部分来给娘亲买药,这样的话,剩下的钱就不多了,也不知道够吃几天的饭。

站在她身边的花渡不难留意到她的动作,可却一样无计可施。若是在阴间,他或许还能帮她一把,可是这里是阳世,就连送她的斗篷,他都是从死人身上得来的……

“你能吃这里的东西吗?咱们出去……人呢?”

刚刚数出几个铜板,准备出门买些早饭回来的引商一扭头就发现身边的那个身影不见了。

*

清晨醒来之后,季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洗漱穿衣,反倒拿起了放在枕头下的宣纸重新看了起来。这是他昨日看花渡写下的一首诗,那是东晋时谢混所作的《游西池》1,花渡第一次听到此诗的时候便很感兴趣,当即以自己最擅长的行书写了一遍,堪称他这几日写的字之中最出众的。

季初捧着这张纸看了许久都没有放下,说不甘心是实在不甘心,他从前本以为自己的行书在举子之间已经无人能够超越,可是越接触那个神神秘秘的年轻人越觉得自己与其相差甚远,不仅是书法这一点,就连诗词造诣也是如此。若非对方没有博取功名之心,怕是早就出仕为官扬名天下了。

“珰!”

正想着,空荡荡的房间里却突然传出了一声轻响。

季初警惕的回过头,然后惊讶的看到了不知何时出现在屋内的那个人。

年轻的男子站在门边,不等他开口,便抢先说道,“我们做一桩生意。”

☆、第59章

出门买早饭的时候,引商意外的遇见了卫氏兄弟。

不是卫二或卫三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站在一起。

仔细算算,她至少也要有两个月没见到这两人一起出现在外人面前了。

两人是坐马车进的城,到了崇仁坊的坊门外才下了车,就那样沿街走了过来。他们的身上都披着那同一条白狐制成的狐裘,卫钰的手里还撑着一把伞来遮挡风雪。

卫瑕的腿脚不便,虽然尚能走路,但时不时便要兄长搀扶着,两人似乎很久很久都没这样亲近过了,卫钰的脸上一直挂着笑,似乎很欣慰能与弟弟并肩在外面走走。

卫氏兄弟向来有才名也有艳名,仅仅因为那副皮相,两人自年少起就不得不忍受着流言蜚语,哪怕市坊间的那些传言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也管不住天下人的嘴,只能任由世人妄自非议。

可是但凡亲眼见过他们兄弟的人,大多也会觉得市坊间的传言并非毫无依据,只因这兄弟二人着实是生了一副容易勾得人胡思乱想的脸。

若是单单只有卫二或卫三也便罢了,至多是赏心悦目,但当这兄弟二人站在一起的时候,观者的眼睛里可就再也容不下旁人了。

引商算是已经见惯他们两个的模样了,但是远远望见这两人的身影时还是愣了愣神,然后又有些惊讶。就算不说现在这两兄弟已经“闹翻”了,单说从前,因着卫瑕的腿疾缘故,这两人也很少会并肩出门。

今日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卫瑕也一眼望见了她的身影,不由向她招招手,待到与兄长走到她面前时,才笑称自己只是闲着无事来城里逛一逛的。

不同于在外面浪荡惯了的卫钰,像这样随心走在亲仁坊之外的大街上,卫瑕平生也只经历过三次罢了。自从秀秀离世之后,他更是不喜出门,直至今日踏上这条街道,才发觉自己已经快要忘了身处热闹街市时的滋味了。

引商不知道他们兄弟二人单独交谈过什么,也不知道今日之后卫氏兄弟的身份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她只以为自己见到了熟人,还顺口邀请他们去邸舍里面看看。

虽说被诸多想要谋取功名的书生团团围着不算什么好事,可像是卫氏兄弟这样的文人,在每次科考之前都会向主考官举荐有才的举子,这是惯例。而住在这间邸舍里的考生之中,不乏有才华有雄心壮志之人,就差一个机遇便可腾云直上。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卫氏兄弟本就是为了花渡而来。卫钰还冲着她扬了扬手中的锦盒,看形状似是用来装卷轴的,里面定是书画之类的东西。

引商不禁犯了难,她既不好说现在花渡不在,也不能说连自己都不知道花渡在何处,刚想随便编个理由的时候,就听院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扭头一看,正是匆匆忙忙向这边跑来的季初。

他似是在房间里瞥见了卫瑕的身影,这才连忙跑出来要求对方履行举荐自己的承诺,而在他身后的花渡则很是好奇的瞥了眼门口那兄弟二人。

引商不知他是何时回来的,刚想招呼他过来,卫钰已经热情的迎了上去,花渡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被他们“推”回了屋子,而且谢绝了旁人在场,只有引商幸运的可以留下。

没了外人,卫钰很快打开了锦盒,而那盒内装着的果然是一张装裱好的书帖。

“真迹实在拿不到手,只有这摹本。”他将东西展开放在桌子上,那正是《快雪时晴帖》的摹本。

虽是摹本,但却是用最高明的技法摹拓出来的,与真迹无异。而在这帖子之下,还放着了另一幅摹本,展开去看,竟是《兰亭序》。

想当年,太宗皇帝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费尽心思得来了《兰亭序》的真迹,对此爱不释手,甚至在死后将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正因真迹已经不在,如今卫钰手里的这个虽为双钩填墨的摹本,却也算得上稀世珍品了。

花渡的目光在扫过《快雪时晴帖》的时候并无波澜,但在瞥见那幅《兰亭序》之后,眼中却闪过了一抹惊诧。

留意到他的眼神,卫瑕不由开口问道,“这字怎么了?”,一面问着,一面不动声色的打量起花渡的神色来。

花渡没顾上回答,只因那惊慌的感觉又闪过了心头。他已经不记得过往的一切了,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不记得自己做过何事,可是在见到眼前这幅字的时候,浮现于脑海中的那幅画面,却又那样的真实。

他几乎可以确信,他们所说的真迹,他亲眼见过,甚至,触碰过……那么,当时站在他身边的其余几人又是谁?与他说话的长者又是谁?

“花渡?”引商轻轻唤了他一声,伸手在他眼前一晃。

花渡总算回过神来,这才看向了面前的卫氏兄弟。卫钰也不在意他的分神,主动说明了来意,“这两幅摹本虽然已与真迹无异,但在看了先生的行书之后,我与舍弟还是觉得先生的笔法更胜摹拓之人,特来向先生请教,请先生指点一二。”

说得好听,其实不过是想看看花渡在看过摹本之后能不能临摹出更加逼真的摹本。

据说东晋时康昕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就连王献之都没有察觉出来,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卫钰大概也想见识见识这样的功力吧。

花渡不是察觉不出对方的意图,但也没有犹豫的拿起对方带来的笔墨,准备先模仿着写上一遍。

引商对书画诗词一类向来很感兴趣,可是今日她不仅要出门解决温饱,更要为母亲买药送药,即便恋恋不舍,还是在花渡拿起笔之后悄悄退出了屋子,让这三个文人继续探讨切磋。

难得起一回早的华鸢站在门口等她,见她出来便主动凑上去说要跟她一起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