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初见成效(1 / 2)

状元师爷 黄梁生 1135 字 18天前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来得及把火辣地目光洒向人间时,在粗重地呼吸声及呼啸地皮鞭声中,平遥难民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以工代赈虽然属于慈善的一部分,但是其工作并不是温情脉脉,相反劳动强度大,劳动纪律严格,比起在采石场之类的地方当苦工,也未必好到哪去。而所得的赈粮,也仅仅是维持着他们的生命线,保证人不至于饿死,却也不会吃饱。

青壮长期在这种营养水平下,身体就会逐渐变得羸弱,而这种羸弱的身躯,自然不可能再拿起武器反抗官府造反,就算造反也很容易消灭,这也是一开始柳长安制定劳动计划劳动强度以及食物供应标准时的目的所在。

除此以外,工人的工作地点和内容,也会频繁调动,又根据口音将可能是同乡或是口音相近的人尽量调开。把一些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脾气性格水火难容的人安排在一处,难民之间本来就不是一团和气,以村或姓为单位维持的体制,被官府力量打破,搭配成为陌生人甚至是彼此敌视的人,让这支群体内部就越发支离破碎。

除此以外,柳长安在难民里又推行了告密制。有人疑似瘟疫,告密。有人妖言惑众,告密。有人口吐怨语,告密。有人组织结社结拜等形式想要组织民工,告密。有人意图逃跑……这个随便,现在平遥县衙门丝毫不掩饰自己对难民的厌恶,反倒是千方百计的表示出想要赶他们走的想法。只要是想离开的,县衙门绝对欢迎。

由于告密的人可以得到一顿饱饭,如果举报的问题足够严重,饭里还可能见到半个鸡蛋,所以这些人举报热情很高。本来这种劳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组织,工作时间越长,组织程度越高,一些力气大会武功又或者是单纯人品好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工人中的首领。一旦因为待遇或工作强度等问题产生不满,首领振臂一呼就会形成叛乱。在柳长安的这种告密制度下,难民彼此不能信任,互以为仇,连真心话或是牢骚都不大敢在工友面前说,就自然谈不到组织,于是官府对他们而言,就更是无敌的存在。

苦水巷、北城破损城墙,房屋修建,临时棚户的搭建,以及整个县城的外扩……无数工作等着这些难民,从早到晚,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对比起县衙门外那长长的领粥队伍来说,这些青壮的生活就显得格外艰难而且不公平。毕竟有人不需要苦干就能有饭吃,自己就得拼命。

但是规章就是规章,衙门规定,领粥的人只能是老弱妇孺,且粥必须当场喝完,青壮去了也领不到。再者客观讲,就衙门给粥,只能维持老弱不死,青壮如果领粥为生,用不了多久,就会饿的连路也走不动,对比起来,倒是在这里做工拼命能吃得多些。

“快点快点!你们太慢了!”胡人监工都是马上健儿,能打的一手好鞭花,这时皮鞭呼啸,落在难民身上,抽的这些人身上巨痛,只好拼命地加快脚步,却不敢多说一句。以官府颁布命令,监工对工人有绝对处置权,谁敢多看监工一眼,都可能被冠以不服管教之名开革。而在当下,开革多半意味着饿死。

四大家依照约定,并没把米价抬的过高,比照太平时节只浮动了一些,这在灾难时期就得算是少有的低价。即便城里百姓如何艰难,这个时候也没理由再要求降价。好在官府对于本地居民有保护政策,有单独为平遥百姓提供的义仓粥场,保证本县人不会饿死。为了这一点,不少难民中的年轻女性,已经开始想要嫁给本地人为妻,求一口饭吃。

邻县的商人也来过几次,但是都被柳长安组织衙役给打了回去,平遥的粮食只许买进,不许卖出,查私粮的力度超过了查私盐。有四大家的支持,这种禁令执行的比较好,是以眼下平遥的粮价和供应,都没出现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