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这些资料,再加上本地的案情调查报告,可以得到一条清晰的线路——
凶手七年前在香港作案→五年前,在深圳作案→跟踪童启武,并进入了童启武的家,并捆绑和麻醉了童启武,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对童启武下手→杀死陈亮(即前文提到的陈某)→再次找上童启武,并对童启武下手。
宋金彪说:“如果凶手真的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他在七年前曾经在香港居住,之后到了深圳居住,之后就继续往内地迁移,一直到了你们这里。”
“可我们这里有啥好图的?一个曾经在香港居住的人,干吗要往我们这里跑啊……而且还来了两趟!我觉得你们那边都比我们这里好啊!”
宋金彪眼珠一转,说:“可能那人之前并不是主动想离开香港的,而是被迫。”
“嗯?何以见得?”
“因为那人离开香港之后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深圳,那里与香港也就一箭之地的距离,他在那里呆着,就表示似乎还有一丝对香港的眷恋。”
宋金彪顿了顿,又说:“我感觉这人就是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寻找目标的,所以才会对每个目标都那么熟悉。如果这么考虑的话,那么这个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怎么样。那个死在香港的调酒师还算过得可以,之后的深圳小白领,和五户人家挤在一个两层小破楼里,周围都是水沟;董启武在几年前住的地方也是破烂的瓦顶平房,后来是稍微发迹一点儿了,也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才住进了物研所大院;陈亮住的环境也很一般。”
陶毅点头:“你这么一说,思路就清楚多了。那人之前应该在香港过得还不错,之后落魄了,到深圳住郊区,在内地也住条件差一些的平房。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从香港来的人一般都会有很好的待遇,如果在香港曾经是法律顾问、医生之类的,在这儿会非常受到重视,如果去私人机构,甚至可以当主管。”
宋金彪说:“这就从侧面说明,这人的工作行业收入越来越一般。在七年前的香港可能收入还不错,现在,尤其到了内地,收入就非常一般了。”
陶毅搔了搔头,说:“到底什么行业会是这种情况呢?”
宋金彪拿出一份资料,对陶毅说:“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调查到的,近些年来没落的行业,其中列在前面的,居然在香港地区曾经特别受欢迎,而且,也正是从七年开始,每况愈下。”
“什么行业?”陶毅看了一下那资料,看到最上面一行写的是“武侠片从业人员”。
宋金彪一本正经地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曾经一度到了非常红火的程度,武侠片,警匪片,乃至稍微邪典一些的僵尸片,在拍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武师、替身之类。偏偏咱们这边就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有很多年轻人怀揣着梦想,赶赴香港,就想在那里掏一桶金。但是,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香港电影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差,僵尸片自林正英先生死后可以说是一蹶不振,武侠片也随着一众大腕赶赴好莱坞发展而逐渐没落。以前红红火火的片场,后来就连长满了荒草都无人问津,你还记得周星驰《喜剧之王》里那几个著名的景点吗?现在该倒闭的倒闭,都已经没落得差不多了。”
“嗯,如果从业环境都变成了这个样子,恐怕那些去香港发展的年轻人们,后来也都失望而归了吧?”
“我猜是这样的。根据我的调查,在港片黄金时期,一个武师每天跑两个片场,可以搞定自己的生活,甚至晚上还可以去酒吧消遣一下。但到了没落时代,都是爱情片为主,武师们没有容身之地,有的人甚至要到街头干搬运工。偏偏香港的房租、房价每年都涨得飞快,在收入每况愈下的时候,就只能考虑离开香港了。”
“离开香港,回到内地,还能干什么?”
“可以去当教练,如果教练也干不下去的话,至少可以干保安,那个死去的小白领曾经住过的深圳郊区小村,房租非常便宜,是‘三保’们群居的地方,所谓‘三保’就是保安、保洁、保姆。他们白天在城市中打工,晚上回郊区睡觉,第二天接着去忙碌。那个小白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和这些人有交集。或许凶手就在这些人当中。”
陶毅摇头:“你最后这个分析太过主观了,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