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一神教和制造舆论(2 / 2)

文唐 步兵长 2485 字 18天前

王玄策道:“喏,学生一定完成任务,不辜负您的厚望。”

岳山道:“这件事情现在还处在保密阶段,不要对任何人讲起。接下来你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在鸿胪寺,专心把那本书写出来,再好好研究西方各势力的情况。”

……

李世民应该是私下和心腹重臣们达成了共识,开始为西征做准备。

首先要师出有名,中原王朝自古以来都讲究名义二字,西征这么大的事情更需要大义之名。

名义非常好找,先是大唐的商人哭诉他们的货在西方被人给打劫了,人也给杀了损失惨重,希望朝廷主持公道。

这件事情自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到底应不应该为了商人出兵。

按照以往的习惯自然是不值得的,商人地位低下谁给你们讨公道啊,但当商人们把损失的总数额说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失声了。

如果大唐放任不管,因为商路不通会造成数百万贯乃至千万贯的损失。

钱财动人心,在这么多钱面前没人敢再轻易开口说不能出兵了。

但不管怎么说,为了商人出兵总觉得有点违背常理。

这个时候有一伙人很敏锐的发现了这股舆论动向,马上开始采取行动。

这些人就是萨珊王朝驻大唐的使节团。

美伽帕诺斯是萨沙王伊嗣俟的侄子,屡次代表萨珊王朝来大唐朝觐同时请求出兵支援。

然而大唐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宁愿支持军械也始终不愿意出兵,问题是萨珊不缺武器装备,却的是实打实的援兵。

年初萨珊和阿拉伯作战又一次大败,亡国之祸近在眼前。伊嗣俟赶紧再次派遣他来大唐求援,然而依然未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他也知道大唐再不出兵萨珊马上就要完了,所以没有和之前那几次一样回国,而是一直留在大唐进行游说。

只是大唐根本就没人理他,让他非常的沮丧。

随着祖国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传来,他们一行人也是心急如焚。

大唐的商人上书请求朝廷出兵保护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美伽帕诺斯等人自然是狂喜不已,马上派人去打听具体情况。

“打听清楚了吗?是不是真的?”美伽帕诺斯急切的问道。

欧塔斯佩斯顾不上喘气,连忙惠宝刀:“打听清楚了,消息属实。”

“突厥人和唐人有血海深仇,一直在劫掠唐人的商队,大食人虽然不敢明抢,暗地里也没少做这样的事情。”

“大唐的商人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们每年要损失千万枚金币,现在反对出兵的人已经少了许多。”

“嘶,千万枚金币。”美伽帕诺斯羡慕嫉妒不已,大唐太富庶太强大了。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嫉妒的时候,反而庆幸贸易额是如此的巨大,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大唐的君臣。

“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普通百姓和官吏,而是大唐皇帝和少数宰相,只有他们表态才行。有没有打听到这方面的动静?”

“没有,我们的目标太明显,很难接触到这种高层的隐秘消息,但大唐皇商行参与了进来。”欧塔斯佩斯说道。

美伽帕诺斯惊喜的道:“皇商行参与进来了?是了是了,他们才是最大的商人,商路受阻他们的损失最大。”

“皇商行是皇室的产业,他的利益受损直接影响到皇室的收入。哈哈……真是光明神保佑。”

欧塔斯佩斯也兴奋的道:“这些大商人背后都有大唐的权贵支持,他们一起出手肯定能影响到唐朝皇帝的决定。”

美伽帕诺斯道:“我们也不能闲着,继续求见唐皇。就说我们是大唐的臣属国,愿意保护商路不受侵害,请求大唐出兵讨伐突厥和大食人。”

欧塔斯佩斯道:“好,我这就去递交国书。”

美伽帕诺斯叫住他道:“别急,还要和大唐的商人取得联系,向他们表明我们的友好态度,许诺他们好处。”

“还有,唐人最恨的是突厥人,在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把突厥人的威胁放在第一位,这样更容易激起唐人的仇恨心理。”

“我波斯也有许多商人在长安,把他们也叫上造势。这是我们最有机会说服唐皇的一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欧塔斯佩斯佩服的道:“还是您考虑的周到,我这就去办。”

说完他就急匆匆去处理这件事情。

等他离开美伽帕诺斯又叫来一个随从道:“马上给我准备几份厚礼,我要一一去拜访大唐的几位宰相。”

萨珊王朝的国书依然被拒收,但让美伽帕诺斯高兴的是这次负责接待他们的鸿胪寺官员态度好了许多,语气没有之前那么生硬。

对于这些外交官来说,马上就想到了一种可能……大唐内部对出兵的态度有所转变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加紧拉拢商人,游说有话语权的高官。

岳山这个第一号的权贵自然也是被拜访的对象,而且还是重点拜访对象。

不过他并没有见这些使者,不是不想见而不是不能见。

皇帝对他能这么放心,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揽权只当谋臣,这也是他和皇帝的默契。

如果他私下会见外国的使节,就超出谋臣的职能范围了,所以萨珊的使节团注定要失望而归。

但他不动有人动,长孙无忌第一个接见了萨珊使者。虽然没有给出任何答复,但仅仅是接见这一个动作就说明了一切。

美伽帕诺斯等人受到这个鼓舞,游说的更加有动力了。

随后李绩、刘弘基两位枢密院正副使也分别接见了他们。

与此同时,在萨珊使者和商人们的努力下,突厥在西方死灰复燃时刻准备打回来的消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朝野的舆论风向终于开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