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拿到紫金牡丹之后便转交给了何文宗,由着何文宗送往宫内,只是这花并不是送给贵妃,而是送给了何文宗一派在宫里为昭仪的娘娘。她受贵妃压制已久,得了牡丹就拿到人前故意炫耀,贵妃哪里看的上,只觉得她小家子做派,一盆牡丹也当作宝贝。
这位昭仪却故意提道:“我这当然不算什么,一盆紫金牡丹看着孤零零的,比不得贵妃的数盘花团锦簇的模样,不过我听闻汪大人的家里紫金牡丹的香气香飘四溢,满园的春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要拿进宫来献给娘娘。”
贵妃与容妃不合已久,不相信她的亲家有这么好心,可是这天下谁都知道她独爱牡丹,皇上特意为她寻了十盆,这宰相家里独享一片,只怕也是不合适。
贵妃一直等着汪辜林托人送上门,心里还一直想着他到底打了什么主意,结果连等了几日,丝毫没有动静,便派人去做了打听,才知道汪辜林一直让人藏着瞒着,根本没打算献进宫来。昭仪知道汪辜林没有进献的打算,便整日拿着这事在贵妃耳边说道。
贵妃平日里奉承之语听得多,哪里能听惯讽刺得话,她心里不舒坦,就对着皇帝吹了耳旁风说着汪辜林的后花园都要比得上宫里的御花园了,皇帝听了只是皱了皱眉,没有多说。到底只是几盆花的事,没必要闹的君臣不和。
但没过几天,京城又出了一件事,有人将百余条的木料用几个木板车运到了长街之上,被几个骑马纵横的人前来割断了绳索,那些木料就滚在大街上,阻拦了百姓的去路,有人认出其中有金丝楠木,便是起了心思想要拿走,谁知便听到有人大喊道:“放肆,那可是汪大人从秦陇地带让人砍伐回来的,你们谁敢拿。”
有了汪辜林的名头倒是没人敢动,只是这下城中却是风声不止,谁不知道这秦陇一带的林木是官家地,一般人动不得,可是他汪辜林怎么就能动?
何文宗见着市井有了风声,便让人上疏弹劾汪辜林,皇帝听了这事气的不轻,汪辜林不仅用宫里常用的金丝楠木来建房,砍伐的还是秦陇的树,念着他是老臣这也就算了,偏偏他的下人还打着汪辜林的旗号对这些木料做起了买卖。这下不仅他这老臣用,平民百姓还能用,这让皇家的颜面往哪搁。
贵妃知道这事后,是新仇旧恨一起报,对着皇帝道:“他汪辜林看不起臣妾也就罢了,可是如此藐视皇室的尊严,皇上若是不罚他,岂不是让天下人误以为他汪辜林能和皇上平起平坐了。”
皇帝知道贵妃的心性,是想借此机会了解私怨,他心里虽气,但还是顾及到汪辜林的功劳和权势,拿不定主意怎么罚他才让文武百官心服口服。
何文宗一看皇上那没什么动静,就知道该添上一把柴火了。宁绍封了下人的口,还故意让人去寿材铺挑了棺材,营造一副他命不久矣的假象,莫安华知道之后自以为时机成熟,门下侍郎就是掌中之物,所以极力讨好豫王和汪辜林。
他是吏部尚书,掌管着官员的任职,眼见着汪辜林恐会被皇帝剥夺太傅的称号,便一连提拔了几个在左右阵营里还未站队的人,在朝廷上为汪辜林求情。
皇帝见着朝堂之上跪倒的一片官员,突然冷了神色,以往他还不知汪辜林居然有这般的能耐,能让这么多人为他求情,而反观何文宗一边,身边多是一些寒门士子,难以坐上高位,汪辜林相比何文宗,可谓压倒之势,让一向喜欢权衡的皇帝有了不满之态。
打破平衡对于帝王而言,是一件危险的事,
豫王向来是草包,也察觉不出皇帝的心思,他与汪辜林是亲家,按理来说这件事应该避而不谈,在皇帝面前能有一个帮理不帮亲的好印象,就连董毓贞都让他不要在朝堂上为汪辜林求情,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可是豫王仗着自己受皇帝宠爱,不在朝廷上谈,私下却替汪辜林当说客,让皇帝念念往日的旧情,还一直力保莫安华做门下侍郎。
皇帝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里极其厌恶自己的皇子与大臣私交甚密,认为党派之祸就来自其中,在豫王三番两次提起这件事后,就借着其他由头痛骂了他一顿,惹得豫王十分不快。
他怒气冲冲的回了豫王府,却听到了另一个让他更为不快的消息:“宁绍又痊愈了?”
一人点了点头,豫王站了起来指着眼前的道士道:“当初你来我府中,说自己有通天之才,王妃一直都拿你当江湖术来看,我却百般重视你,你自己拍着胸脯说宁绍活不了几天,如今你却跟我说他快痊愈,那我养你这个废物还做什么?”
那道士拍了拍豫王的手道:“王爷稍安勿躁,主要是宁绍身边来了一个高人破解我的术法,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来找王爷商议。”
豫王嗤笑:“你吹嘘说你有两百年的道行,今日一看不过如此,那什么高人不轻轻松松就解开了你的埋魂术吗。不过也正是应了你的姓氏,贾道士,果真是个假道士。我当初就不该轻信于你,到头来发现是空欢喜一场。”
之前豫王觉得那扇子和宁德音都邪门的紧,所以就四处寻觅奇人异士,想着能不能破解他心中的疑惑。贾道士顺势而来,露了两手绝活,豫王觉得有趣,便留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