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尝试(1 / 2)

谁不怀忧 袭常 2308 字 15天前

银杏没有动苏锦夹给她的绿豆糕,不是她故意泼姑娘的凉水,若是再过两天,那还好说,但是这才是初二,哪有店铺开门啊。

银杏叹了口气,将碗里的绿豆糕夹起来,狠狠地咬了一口,大概是饿的很了,平日里她不大喜欢的绿豆糕,如今吃起来当真是美味了。

细细咽下嘴里的绿豆糕之后,银杏还是说道:“姑娘,这个时候人家不会开门的,咱们不如想想去附近借个火折子更靠谱一些。”

苏锦点头:“那倒也行。只是咱们不会把人家的火折子也给毁了吧?”若是这样,那还是不要去借了。

银杏想了想说道:“这次肯定不会了。”上一次是个意外,她是第一次自己生火,所以被惊吓到了,再给她一个机会,她肯定不会这样胆小了,何况想想这两日自己与姑娘过的生活,银杏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这次若是真的借到了火折子,她一定不会再失手。

苏锦看她很有信心,也点了点头:‘那快吃完,咱们就去隔壁碰碰运气。’说着苏锦将盘子里的绿豆糕又夹给了银杏,银杏默默地将它又夹了回来,虽说自己这次有了信心,但是就怕万一,万一不能成功,今日若是都吃完了,以后岂不是真的要靠喝水充饥了。

银杏忽然大叫一声:“啊。”

苏锦以为她又怎么了,有了上次的经验,银杏只要大叫一声,苏锦心中就一紧,连忙问她:“怎么了?”

银杏简直要被自己气死了,她拉住苏锦说道:‘哎呀,姑娘,咱们虽然毁了火折子,但咱们不是还有屋里的火炉吗?’她竟然没有想起这个,是刚才想到说以后要靠喝水充饥才想起来,这水不就是在屋里火炉上烧开的吗?

苏锦也是听她说了才恍然大悟,想想自己这两天吃不饱,吃不暖的,再看看屋子里烧的正旺的火炉,苏锦简直想拍拍自己的脑袋,到底在想绅呢。

两个人彼此无奈苦笑,无奈地看了对方许久,似乎在问对方为什么没有早点想起来这个。

最终苏锦叹口气,说道:“好了,这下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火了,你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尝试了。”

银杏踌躇满志,不停点头。

两个人甚至已经在想象马上就会有满满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了,苏锦从来没有这么期盼过吃上一顿热饭,当然也从来没有这么恨过自己为什么这么蠢。

两人顶着飘扬的小雪从堂屋里面夹了炭火运到厨房,苏锦开始收拾之前还剩下的食材,银杏开始拿着那块炭火点火,只是等到苏锦都收拾好,回过头来看的时候,银杏还是没有生起火来。

苏锦忽然有些怀疑自己高兴的太早了,她有些不确定地问银杏:“你确定可以生起火来吗?”

银杏拿着这块炭火已经折腾许久了,但是就是不见火星,明明她还是从碳炉里面选了一块烧的最旺的,怎么到了这边就不见火星了呢,她自己也着急,但是听到苏锦问她,便连忙说道:“姑娘先等等,我再去换一块。”

还没等苏锦说什么,银杏已经冒着雪冲出去了。

但是她刚换回来的这一块明显也没有如她期望的一般点着火。银杏实在没有耐心了,她想了想提议:“姑娘,要不咱们拿着东西去堂屋的火炉上做饭吧?”

听到银杏的提议,苏锦明显楞了一下:“啊?”她很快又反应过来:“可是,万一那里的火也灭了,咱们就不仅是没有东西吃了,你看外面还下着雪,咱们屋子里面没有炉火,连觉也没有办法睡了。”苏锦心中不敢同意银杏的提议。

听苏锦这样说,银杏叶觉得这个提议不妥,只好认命地又跑去堂屋夹了一块炭火运送过来,这一次她跑的很快,就是怕外面的雪导致它到了厨房就没有火星了。

来回折腾几次,总算不负所望,火终于点着了,两人高兴的差点喜极而泣,银杏看着灶膛的火着了起来,连忙叫苏锦:“姑娘你看,点着了,点着了。”

苏锦笑道:“我看到了,你真厉害。”她说着给银杏比了一个加油的姿势。

当然了火点起来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怕被油溅到身上的苏锦拿着经过特殊改装加长的锅铲离锅大概有半里远的地方随意地搅拌着锅里的菜,被火熏的眼泪鼻涕横流的银杏,几乎全程闭着眼睛完成了烧火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敢在往里面送木柴的时候,悄悄睁开眼睛看一眼,瞄准了将木材往里面一丢,连忙将眼睛闭上。

一顿饭做的是兵荒马乱,中午饭等到晚上才出锅,米饭没有蒸成,只有满满一锅的米粥,好在银杏聪明,说米饭还是米粥都不要紧,要紧的是米熟了,所以他们煮了许久,到最后,好在米粥是熟的。苏锦炒的几样菜不是太咸就是太淡,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咸了少吃一点就是了,要紧的是她就是炒个青菜都没有炒熟,说实话,银杏是不大敢吃的,但是看着苏锦期待的眼神,银杏闭着眼睛,鼓足勇气夹起来尝了一口,虽然下一秒她就很想吐出来,但还是很给面子的咽了下去,。

苏锦看她咽了下去,自己才敢送进嘴里,但是下一刻她就吐了出来,看了看异性,有些不好意思,真是为难了银杏了,这样难吃,也难为她咽了下去。

银杏看苏锦不好意思的样子,笑着安慰她:“姑娘第一次做饭,已经很是不错了。”自然她的夸奖是违心的,她不知道别人第一次做饭会做成什么样,但是像她与姑娘一般,兵荒马乱不说,做出来的东西这样难吃,应该不常见。

第一次做饭尝试失败,苏锦试探地问道:“要不咱们明日做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