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见长安(2 / 2)

谁不怀忧 袭常 2306 字 16天前

珠儿看得出他的疑问:‘可有什么不妥?’他没有往他本就认识苏锦这件事上面想,只是担心是不是事情有什么不妥或者不方便的地方。

黄长安本来想着怕不是重名,想问问是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苏锦,却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说,便笑了笑摇头:‘无事。’

珠儿点头:‘那劳烦黄公子快去杨大人那里走一趟吧,大牢里实在不是适合久待的地方。’

黄长安答应了一声便带着人走了。

珠儿虽然在客栈里等着却坐立不安,他本来想着要跟着去才放心的,但是想到自家公子与他有这样大的仇,只怕杨大人看到自己更不肯放人,便没有说要跟着一同过去。

长安心中总觉得这位苏锦就是自己认识的那个,虽说天下重名之人多得是,但他有种神奇的预感,他不敢耽搁,带了人直奔杨大人府中。

按说他与杨大人并不是亲戚,他的母亲出身不大好,却与杨夫人是从小相识的,虽然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了,前几年杨大人调到扬州来离得徐州近了便与母亲恢复了联系,这次来也是母亲叫自己来拜年的,杨夫人说没有见过自己,所以母亲特地叫自己过来的。

他其实也是第一次见杨大人,但听母亲说这位杨夫人虽然并非她的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要自己将她当做姨母看待。

所以他才敢在珠儿面前说那翻话,只是他也刚到扬州,并未见过杨夫人,并不知道这人是不是与母亲所说一般那样重情义。

长安是答应下来之后才觉得踌躇,只是既然已经答应了,那人又叫苏锦,极有可能就是自己认识的那一个,长安不得不硬着头皮叩响了杨家的大门。

等他说是徐州黄家来的时,那人便连忙将他请了进去,说是夫人特地交代了的若是有徐州黄家来的客人直接叫请进来。

黄长安听到他的话心中稍安,至少看起来这位杨夫人对自己还算是重视的。

下人将他径直带到了杨夫人面前。

母亲之前告诉他杨夫人比她略小了两岁,年轻的时候是个比自己还好看的美人,只是她也二十几年没有见过她了,并不知道如今变成什么模样了。

便是母亲说过她年轻时是个美人,黄长安想着,便是再美的人也是经不住岁月的摧残,二十年过去,只怕也是人老珠黄了。

当他真正看到杨夫人的时候才知道母亲说的话是不错,也终于知道岁月对美人来说总是厚待的。

论年纪她比母亲小两岁而已,但是看起来却仿佛只有三十岁的样子,保养得极好,穿着得体的华服,端坐在上首,眉目淡然,瞧见自己的时候脸上才带了笑意,笑着站起来迎他:‘是长安吧?你母亲在信里提过你好几次,原来已经长这么大了。’

黄长安连忙稳了心神笑着与她寒暄。

想来母亲所说不错,杨夫人与她关系极好,便是第一次见自己,喜欢也是掩饰不住的,招待极其殷勤。

与她寒暄过后,黄长安欲言又止,杨夫人人精一样,自然一眼便看出了他有话想说,笑道:“这孩子,别跟我见外,你虽是第一次见我,你母亲却已经不知多少次提起过你了。我与你母亲是自幼相识的,瞧着你就跟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有话尽管直说。”

杨夫人有句话没有作假,她是真将长安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的,她嫁给杨大人十年有余,膝下却并没有一儿半女。以她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做不了杨大人的正室的,便是在前几年他还是一个小小的知县,自己的身份也是配不上的,她不过是人家买来的一个妾室,以色侍人而已。只是后来大夫人病了,怕杨大人新娶的继室势力太大会欺负她的孩子,所以灌了她绝育的药,扶她做了继室。杨大人对她算是不错了,但是这孩子却是不可能有了,所以当她与当年的姐妹回复了联系,知道她有个儿子的时候,便想着见一见,府中那些孩子是跟她不亲的。

长安犹豫了一下,看她神态不似客气,便将珠儿告诉他的事情简略讲述了一遍,又特地说:‘这位苏锦姑娘不仅是我救命恩人的夫人,也是我的一位旧相识,母亲也是认识的。’

杨夫人听了点点头,却并没有马上说话,这人的身份她是清楚了,但是她一个妇道人家是从来不管老爷是官差的,这人既然是老爷的仇人,只怕自己去说反倒得罪了他。但是这孩子第一次来,又冲自己开了口,若直接说是帮不了忙,恐怕也不合适。

杨夫人思来想去,只说:“这件事我记下了,找机会会劝老爷的。”

长安有些着急:“杨夫人,大牢里的情形便是未见也能想见,恐怕并不适合久待,何况一个是病重的老太太,一个是身体虚弱的女子,还请夫人帮帮忙。”

杨夫人想了想:“并不是我不肯帮你,想必你母亲也与你说过,我与她情分不比寻常。只是这件事毕竟牵扯重大,那是老爷的仇人,我直接找他放人,恐怕也不合适。”

这话是真心话了。

一番话说下来长安也不知道该如何再求她了。

杨夫人也为难,她实在是想帮忙,但是自己在家中说是有地位,那地位也全是靠老爷的宠爱得来的,若是受了老爷的厌弃,她体面必然荡然无存,她虽然也是正室夫人,却比不得那些正经的正室太太。

黄长安来时答应的好好的,来了这里却碰了壁,心中实在不好过,更何况那人还可能就是自己认识的苏锦,自然心中十分焦急。

看他焦急,杨夫人也不忍心,便叫他先等着,自己去找杨大人。

如今看来也没有别的办法,长安只好答应了。

杨夫人一边走一边想着这件事该如何跟老爷说成功的几率才大一些,毕竟那死的不是一个不相干的人,而是老爷的亲舅舅,自己若是说不好反倒可能招了老爷怪罪。

杨夫人在路上边走边想,到了杨大人的书房门口停住了脚步,却迟迟没有敲响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