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1 / 2)

有这样的亲家, 李译只能同情自己的弟弟, 更庆幸弟弟远在甘陕, 可再想想贾赦接下来的行程, 好象弟弟就要与他见面了。

也罢, 谁让是自己夫人给人相看的, 当时怎么就只相看了女孩, 没好生看看女孩的爹?!对着仍在地上转圈的贾赦道:“亲家,是谁告诉你我家侄儿不满意这桩婚事?”

“没有?”贾赦不再转了,定定地看着李译, 似乎要看人是不是在撒谎,好在李译性子还算坚定:“绝无此事。”

那就好,要不受罪的就是自己家闺女。长出一口气地贾赦, 还劝人呢:“亲家, 你是不知道,这刚开始的小两口, 脾气秉性都不了解, 怎么办?只能多了解才好。你说是不是?”

是, 你现在说什么都是。李译现在一点也不想与他讨论儿女问题。都说儿女都是债, 可什么时候侄子也成了债?大不了自己送信回去, 让侄子多到贾家走几次, 多与人家的孩子交往就是。他家还有一个郡王常年都在,侄子也不吃亏。

李译只想现贾赦讨论公事,第一次发现公事竟如此吸引人, 怎么破:“亲家, 你看我们已经来了这些日子,可是粮仓之事还没有一点动静,这要是让皇上知道了,怕是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都有闲心抢人家孩子了,还能不妥?可是见李译那一副要为国尽忠的样子,这话贾赦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只好道:“现在冯老将军已经大体收服了绥州营,比起你们只能悄悄开工又好些。我这里的事儿已经快完了,你与冯将军商量就是。”

这更合李译的心意,他只怕要真跟贾赦商量的话,这人会不会将粮仓修到京城边上去,好方便他回家看孙女。皇帝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就算是把李译派来,也没说同这主意是贾赦想出来的,让李译有了这样的误会也正常。

不过贾赦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亲家,也是我多一句嘴。西北干旱易于存粮,可也是在边地,离外敌太近了。所以你们这粮仓,不能只修一座,不怕一万也怕万一。”

李译闻此点了点头,还是要谈公事,一谈起来连如此不靠谱的人也说出如此的见地的话,让公事来得更猛烈些吧。

“那依亲家之见,这粮仓当修几座为好?”李译问。

贾赦把早就想好的主意说出来:“三座分散开也可,五座更做准一些。这些你还是与冯将军商量去吧,我今天不过是来见你叙旧,这些事儿我也不大懂得。”

于是李译只能放行,等将来他与冯唐商量时才知道,贾赦才是真正的始做俑者,心中后悔不及,此是后话不提。

回了军营的贾赦,再次骚扰了冯唐:“老将军,这里有您在就足够了,而且我把孙力先留给您,如何?”

冯唐就算是已经开始上手,也不想放他走:“这个孙家父子和那十几个人如何处置,皇上还没有旨意,你不能走。”

不走留在这里过年吗?贾赦觉得自己就是在路上过年都比在这里过年强。想都知道,这里至少得有几年不得消停,不说要建一段时间的粮仓得保密,就是现在的绥州营,也不是铁板一块。冯唐要让这些兵将服帖,还得一段时间。要是贾赦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他手里又收拢了那么些人,人家冯唐一旦收不拢人心,说不定他就得背黑锅。

“老将军,”除了贾母,贾赦还是愿意敬老的:“我的差事就是巡检。现在绥州的问题我不光发现了,也给你解决了,你是不是也该放人了?”

见冯唐还是不愿意,贾赦又道:“说实话吧老将军,也就是这几年来没有战事,要不这边城的几座军营,我还真是放心不下。您看一个绥州营就已经如此,要是别的军营也如此的话,您放心吗?所以我要尽快到别的军营都走一遭。”

戍边的几大州连成一线,拱卫国土,是真正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一方有事,这几座城池都要凶险。这个道理冯唐带兵多年的人,如何不知?无奈只好说定,三日后为贾赦践行。

现在不光是贾赦对那几座军营放心不下,就是大明宫内对坐的太上皇与皇帝,也让贾赦送回来的消息惊出了一身冷汗!

“大胆!”太上皇已经气得把手里的折子给扔出去出了。皇帝也生气,可是殿内只他父子二人,捡折子的也只能是他。等把折子重新放到太上皇面前的几案上,皇帝才开口。

“这次贾赦能发现孙有福的问题,并不是侥幸。那位孙有福,据说是对每位巡检都用了这个法子,不过是贾赦没有被收买罢了。”

太上皇对此还能不清楚?每次巡检虽然没有实际的兵权,还是让武将们挤破头为的是什么,他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人还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是没想到,这些人已经胆子大到了这一步,一个军营的员额缺了二成,还只是贾赦查到的,那所有军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