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115节(2 / 2)

未免潘如萍母女不死心,再跑来首都纠缠老师,刺激老师,林知言还联系了那位市长叔伯,请他帮一下忙。

最好时不时的让人给潘如萍和薛明丽找点麻烦,让她们再也抽不出精力,跑到首都这边搞事。

在潘如萍和薛明丽焦头烂额之际,林知言终于带着老师踏上了首都的土地。

林知言倒是还好,对重回首都没什么复杂感慨。

反倒是薛安桢,看着跟二十年前有着不小变化的首都,面露复杂之色。

也是这时候,林知言才知道,原来老师的老家就是首都这边的。

在建国前,能供应家族子弟出国留学的,可想而知老师所在的薛家也是大户人家。

只是薛家身处首都,先后遭到了军阀盘剥和战争波及,很快就落魄了下来。

薛家的子嗣又历来稀少,老师那一辈儿更是只有他和他兄长二人。

在老师出国留学不久,日寇开始侵扰华北地区,不知何时秘密加入红党组织的薛家兄长,就开始参加抗日。

可惜薛家兄长时运有些不济,于日寇宣布战败之前,在一场战争中意外牺牲。

薛安桢在跟林知言提及自己兄长过往的时候,一反先前的平静无波,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正是因为受到兄长爱国思想的影响,在家人全部去世,只剩他一人孤身在海外时,他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国,打算以自己所学帮助祖国进行建设。

至于回国后碰到潘如萍,并为她留在皖省,后来心思更是大半都被妻女牵绊,无法专注研究一事,薛安桢现今想起来就是满心懊恼,不堪回首。

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余生还长。

两人刚提着行李走出车站,就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兴高采烈的朝他们迎了过来。

林知言一眼就认出了这二人,正是原主记忆里他父母的模样。

不过想必下放到大西北的这三年里,夫妻二人都吃了不少苦头,两人的样貌跟以前还是有着不小的变化。

好在比原文中幸运的是,他们都活着挺过了那段黑暗时期,回到了首都。

看着比原主记忆里头发花白了不少,也苍老憔悴了不少的父母,林知言压下心中的感慨,冲着对方喊了声爸妈。

宋希幕和严绮看着多年不见的儿子和老同学,眼睛顿时红了起来。

宋希幕走向薛安桢,接过他手中的行李,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至于严绮,早就满脸心疼的抱着林知言哭了起来。

虽说儿子看起来要比她预想中过的还好,不仅长高了一些,还壮了不少。

可想到当初还有些瘦弱的少年,肯定是吃了许多苦头才能蜕变到如今的模样,严绮就忍不住心疼。

自己和丈夫这三年,时不时的就能收到他寄来的包裹,不仅有吃的还有穿的,这可都是儿子从牙缝中省出来的。

自己当时回信让他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不要总是给他们寄东西,他却不听。

在亲眼见到儿子之前,严绮真担心他为了把东西省给他们,再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坏了。

林知言被严绮拉着手,满眼慈爱的盯着不放,心里不免有些别扭和不自在。

虽说他现在成了原主,也早就在心里把原主的父母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可毕竟是第一回 见面,难免还有些不适应。

索性严绮是个坚强内敛的,只在林知言跟前真情流露了一会儿,情绪就收敛了不少。

等母亲严绮转头跟老师薛安桢说起了话,林知言不由松了口气。

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家,林知言就迫不及待的梳洗了一番。

等从浴室里出来,快要搓下二两灰的林知言,才觉得自己浑身轻松的活了过来。

晚上的饭菜自然是十分丰盛的,这让在火车上连续啃了两天干粮的林知言,忍不住胃口大开。

研究所的老领导听说薛安桢终于来了,当即也提着一瓶酒过来,算是帮他接风洗尘。

在其他人边喝酒边谈话的时候,林知言忙着填饱肚子。

直到吃了个半饱,这才放慢了速度,安静的听着大家伙儿叙旧。

这几年的动荡,各人有各人的伤心往事,借着喝酒的功夫,几人又哭又笑的全都发泄了出来。

临散场之前,大概是有些喝高了,老领导忽然一脸神秘,压抑不住兴奋地拉住林知言。

跟他说自己前两天已经接到了上头的通知,让他参加高考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交代林知言既然回来了,就不要乱跑,在家里好好的复习。

接下来只等高考恢复,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也算是了了他父母的一桩心事。

听老领导说高考可能要恢复,宋希幕夫妻都十分高兴。

毕竟当年因为高考忽然中断,儿子到现在都还只是高中学历。

虽说他下乡插队的几年没间断过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了不少,哪怕直接进入研究所都行,可缺了大学学历,总归是不太好。

为了这个,严绮都惦记好多年了,如今总算让她看到了希望。

只是消息还没正式对外公布,严绮等人即便提前知道了,也不会出去乱说,免得再给老领导带来麻烦。